尊龍衛浴|濃情端午,順遂安康
送去五月的芬芳,
迎來六月的時光,
六月里有些什么呢?
六月,有國際兒童節,
六月,有粽子的香甜;
六月,有艾草的芳香,
六月,有中國民間傳統節日-端午節。
這一天,2019年6月7日,
糯米,終于等到了粽葉的擁抱。
而我的后臺等到了,
小伙伴們對端午的“愁”
大家是不是節日計劃還沒有安排好?
是不是一到端午節,
腦海就浮現吃粽子,賽龍舟?
要說過節,最開的心還是家里面的孩子們了,除了傳統習俗,吃粽子,塞龍舟。端午還可以做些什么呢?
其實,除了粽子,看龍舟、孩子們還喜歡聽故事,讓孩子們知道端午的典故,了解端午風俗,繼承傳統文化也是重要的。
今天,尊龍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端午小百科,快收藏起來,回家給孩子們普及吧!
過端午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俗,時至今日,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。
端午節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,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,它還被稱為端陽、午日節、重五節、五月節、浴蘭節、天中節、地臘、詩人節、龍日等等。
端午節由來
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。
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《續齊諧記》和南朝宗懔《荊楚歲時記》。
據說,屈原投汩羅江后,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,一直行至洞庭湖,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。
那時,恰逢雨天,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。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,再次冒雨出動,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。
為了寄托哀思,人們蕩舟江河之上,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。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,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,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,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。
看來,端午節吃粽子、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,有唐代文秀《端午》詩為證:“節分端午自誰言,萬古傳聞為屈原??靶Τ彰烀?,不能洗得直臣冤?!?/p>
端午習俗
包粽子
粽子,又叫做“角黍”、“筒粽”,由來已久,花樣繁多。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,某些地區也有用竹葉的,統稱粽葉。
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,一般根據內瓤命名,包糯米的叫米粽,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,摻紅棗的叫棗粽,統稱糯米粽。
棗粽諧音為“早中”,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。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,早晨都要吃棗粽。
賽龍舟
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,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,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。
他們爭先恐后,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。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,競渡之習,盛行于吳、越、楚。
懸艾葉菖蒲懸艾葉菖蒲
民諺說: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。在端午節,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。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,以菖蒲、艾條插于門楣,懸于堂中。
掛五色花繩
花繩圖
中國古代崇敬五色,以五色為吉祥色。因而,節日清晨,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、腳腕、脖子上拴五色線。
據說,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,后面扔到河里,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、疾病沖走。
飲雄黃飲雄黃
雄黃也是一種藥材,能殺百毒,人們把雄黃泡在酒中,在小孩的耳朵、鼻子、腦門、手腕、腳腕等處涂抹,使蚊蟲、蛇、蝎、蜈蚣、壁虎、蜘蛛等不近身。
另外,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“衛生節”,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,掛艾枝,懸菖蒲,灑雄黃水,飲雄黃酒,激濁除腐,殺菌防病。
當然,現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不同于古代,除了日常的清掃保潔,每個家庭還面臨著無形的“空氣衛生”的考驗。典型莫過于洗浴間的衛生。
眾所周知,衛浴間潔具都有:坐便器,浴室柜,淋浴房等物品,而衛生情況也是不容忽視。也要注重清潔才能有效隔離病菌的滋生,讓清新怡人的空氣彌漫著你的家,還您健康的家居生活。
“讓清晰怡人的空氣彌漫著你的家”
好的不同,才能出眾
尊龍衛浴
健康衛浴締造者
端午節,請記得——
把五彩繩系在手上,把艾葉菖蒲放在屋內
把雄黃酒涂在額頭,把香囊配在腰間
最重要的是,把尊龍衛浴擱在心里哦~
尊龍衛浴
祝大家端午安康